仔猪黄白痢是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,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损失,成为提高养猪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制约因素。
一、发病原因
1.环境中存在病原微生物。主要是初生一周龄内的仔猪,特别是易感仔猪吮吸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了的母猪乳头,病原微生物进入了仔猪的消化道而引起发病。
2.环境应激。主要发生在10~30日龄时,气候多变,阴雨天持续时间长的情况下,而入秋以后,气候寒冷,地面太凉而又没加垫草,使仔猪抵抗力下降,这时可引发仔猪白痢。
3.哺乳母猪患病。哺乳母猪患病后,引起体温升高,造成生理代谢紊乱,引起乳汁变性,致使仔猪消化不良,早发性大肠杆菌乘虚而入,大量繁殖,导致仔猪出现黄痢。该病以产后1周内发病最多,严重时死亡率高达70%以上。
4.饲养管理不当。一是哺乳母猪突然换料,饲喂高能量饲料形成的乳汁过于浓稠,乳脂含量增高,而仔猪的胃肠道对脂肪的消化率很差,打乱了肠道内的消化吸收平衡,导致仔猪下痢。二是饲料中油脂含量过多、饲料霉变、青料或轻泻饲料比例过大。饲料中米糠、油饼、鱼粉等比例过高,仔猪的消化机能不健全,采食后无法消化而下痢;霉变饲料本身含有大量毒素,可导致仔猪消化机能紊乱而下痢;喂给青绿饲料过多,或轻泻饲料比例过大,易使仔猪难以完全吸收利用而下痢。三是仔猪供水不足,仔猪开食后,往往食欲都很旺盛,如果此时供水不足,就会导致仔猪误饮粪尿污水,感染细菌,发生下痢。
二、预防措施
1.免疫接种。按程序对母猪进行免疫接种,以提高其初乳中特异性母源抗体的水平,从而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力,可用大肠杆菌K88、K99双价基因工程菌苗和大肠杆菌苗K88、K99、987P三价灭活菌苗等对临产前母猪按说明书进行免疫。
2.加强消毒工作。产房消毒,母猪进产房前5天,对其进行彻底清扫,用高压水冲洗产床、地面和墙壁,晾干后用0.5%过氧乙酸进行全舍喷雾消毒,经24小时干燥后再用高压水冲洗,再干燥后方可进猪。猪体消毒,母猪进产房前必须对其全身进行消毒。消毒方法为:冬天用温水,夏天用冷水先对猪体全身清洗,然后用百毒杀或来苏儿进行猪体消毒,尤其注意母猪外阴和乳房的消毒。
3.环境温度与湿度的控制。产房内应保持干燥,一般相对湿度为60%~70%,要求通风良好,保持清洁卫生,冬季时要加强保温工作,温度一般为19~23℃。由于仔猪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完善,其体内能量的储存较少,对寒冷的适应性极差,在饲养仔猪过程中特别注意对出生5天内的仔猪进行保温工作。具体方法:窝内使用红外线灯泡(100瓦、120瓦、150瓦、250瓦、275瓦)、电热板(110瓦、230瓦)、水暖器等措施加强保温工作。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是:1~8日龄31~28℃,9~30日龄28~23℃,31~60日龄23~19℃,相对湿度是60%~70%。在生产中,如果仔猪常堆叠在一起,即所谓“扎堆”说明环境温度较低,应立即增温保暖。
4.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。母猪的饲养管理与仔猪健康密切相关,母猪的健康是仔猪的基础,因此必须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。具体方法:母猪应饲喂全价日粮,给予充足、清洁、新鲜的饮水。妊娠后期最重要的是使母猪有旺盛的食欲和健康的体质。母猪产仔前1~2天减料,产后逐渐增加喂料量,5~7天后改为自由采食。分娩不久的母猪,如果喂料量过多,易造成消化不良、便秘,同时也会造成仔猪下痢。因此掌握分娩前后的喂料量是很重要的。
5.及时给仔猪补铁。铁是形成血红素和肌红蛋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,初生仔猪体内铁的贮存量较少,仔猪每天生长需要铁约7毫克,而每升母乳中约含铁1毫克,所以母乳远不能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。缺铁仔猪生长发育慢、抗病力弱,易造成仔猪下痢,应及时给仔猪补铁,一般于仔猪出生后3~4日龄内补铁。
(三)治疗方法
1.治疗仔猪黄痢方法。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,口服,1次2万~4万单位,一日2~3次。诺氟沙星胶囊,口服,1次100~150毫克,一日2~3次;清开灵注射液或双黄连注射液或板蓝根注射液,肌肉注射,1次0.5~1.2毫升,一日2~3次。
2.治疗仔猪白痢方法。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,口服,1次4万~8万单位,一日2~3次;清开灵注射液或双黄连注射液或板蓝根注射液,肌注,1次1.5~3毫升,一日2~3次。诺氟沙星胶囊,口服,1次100~250毫克,一日2~3次,清开灵注射液或双黄连注射液或板蓝根注射液,肌注,1次1.5~3毫升,一日2~3次。
四、体会
1.使用药品时应选择正规企业生产的药品,质量稳定,效价比高。
2.全窝给药(特别是仔猪黄痢),预防时药量减半。临床观察该方法使用安全,不良反应较少,中药和西药合用疗效更佳。
3.仔猪取暖小窝温度较低时,应立即加温保暖。
4.母猪产后泌乳不足或发生疾病应及时治疗。
5.以上药物的剂量,应根据仔猪体重和腹泻程度来决定给药量和给药次数。